要聞港聞

醫健:老有所醫:足底筋膜炎

足底筋膜炎是引起足痛的最常見成因,它通常由長期勞損而引起。肥胖人士或長期需要站立的人士患病的機會相對較高。另外足部結構異常,例如扁平足、高弓足或長短腳等也會增加患病機會。
患者通常感覺到腳跟內側走路時痛楚,這個情況在早上起床後第一步最為嚴重,經過一段步行後會慢慢紓緩。
從前醫學界相信足底筋膜炎是由發炎引起,但最新的醫學證據顯示,此病的成因是因為足底筋膜長期受壓而引起退化。
類似症狀也可以因為神經線受壓、關節炎或慢性骨折而引起。為了準確診斷,醫生除了會為病人作詳細檢查外,必要時也會用超聲波或磁力共振等工具輔助診症。
常見治療方法,可以分為保守治療及介入治療兩大類。保守治療包括休息、藥物治療、物理治療、衝擊波等。
若保守治療無效,患者便可能需要接受介入治療。介入治療的效果比保守治療為佳。傳統上醫生會在患者足部注射類固醇,以達致止痛及消炎效果。但這個方法由於可能會增加筋膜退化風險,已逐漸較少使用。
注射血小板 可刺激修復
由於足底筋膜炎的基本成因是退化,近年有醫生開始用增生療法來處理足底筋膜炎。比較常用的增生療法是利用病人自體血小板注射到足底筋膜,以刺激其修復。一般相信,這方法的治療效果會比類固醇注射更加持久。
李旭明醫生 疼痛醫學專科醫生
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.cc東網 iPhone/ iPad/ Android/
人人做記者
爆料方法 :
爆料熱線:
(852) 3600 3600
傳 真:
(852) 3600 8800
SMS:
(852) 6500 6500